专家观点 | 国省道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置措施探析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专家观点 | 国省道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置措施探析

    2024-04-15 14:45:31 来源:公路院 评论:
    分享到:

    一级公路由于线形指标高、对向隔离且单向车道数两条及以上,车辆运行速度往往较高。同时,为满足路侧居民出行需求,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中央分隔带开口,车辆调头、非机动车行人横穿等,给公路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将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置作为重点内容。

    640.webp.jpg

    国省道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

    “中央分隔带开口”的界定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以下简称为《规范》)6.3.3条规定“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构造物前后,以及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的分离(汇合)处,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同时,还对中央分隔带开口的间距、开口长度、形式和护栏设置要求做出了相关规定。由此可见,正如6.3.3条文说明所述“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设置是为了使车辆在必要时可通过开口到反方向车道行驶,以供维修、养护、应急抢险时使用。”

    对比《规范》可以看出,我国国省道一级公路现存中央分隔带开口并不符合其定义和功能。这些开口更多的是在公路采取中央分隔后,为满足地方交通需求所保留,主要用于机动车调头或非机动车行人过路,不属于原有公路设计平面交叉范畴。

    “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安全问题突显

    以国内某典型一级公路为例,交警部门所提供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7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平面交叉处,而这其中的“平面交叉”多数是“中央分隔带开口”;且由于机动车调头、非机动车行人横穿,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也较为严重,直接导致80%的伤亡事故发生在开口。“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置对提升公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置措施及优缺点

    常见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处置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封闭

    封闭“中央分隔带开口”可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的最佳措施,通过封闭这些开口,可以避免公路的横向干扰问题,从而回归到一级公路的设计初衷。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这也是很难执行的措施,一方面这些开口的保留是国省道拓宽断面的一种妥协,如果封闭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封闭后的一级公路沿线非机动车行人过路绕行距离增加,也不符合专项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新的交通需求的目标。

    因而,精细化提升要从路段、路网角度综合分析,充分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绕行距离,确定开口的封闭方案。

    640.webp (1).jpg

    封闭前

    640.webp (2).jpg

    封闭后

    (2)改为平面交叉口

    一些中央分隔带开口不仅存在非机动车行人过路需求,而且存在车道转弯和调头需求,如封闭开口车辆需要绕行较长的距离,将其改造为平面交叉口在实际工程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措施。此时需要配套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并采取措施提高交叉口的视距,精细化提升常采取的措施包括:

    增加注意交叉口警告标志或设置指路标志;

    ①相交道路补充完善停车让行设施;

    ②交叉口前后中分带50m绿化修剪,高度应小于0.4m;

    ③主线可根据需要增设纵向减速标线;

    ④可根据行人非机动车过路情况,考虑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临时驻足区。

    640.webp (3).jpg

    改为平面交叉

    然而,由于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毕竟有限,将中央分隔带开口改为平面交叉口,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安全风险,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导致该条道路的交叉口间距过密,难以满足《规范》的要求;同时将原“不合规中央分隔带开口”合法化,给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带来了责任风险;

    ②由于主体工程未考虑,改造后的交叉口往往并不标准,存在车辆转弯半径不足、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空间不足等问题;

    ③支路车辆左转弯不仅要横跨两个车道,而且要穿过中分带至对向车道,提前观察对向车道所需要的视距更长,交通冲突点也较多;

    ④由于主线内侧车辆可转弯或调头也可直行,转弯或调头车辆跟直行车辆存在冲突,不仅影响效率而且易造成追尾事故。

    ⑤如主线车道数和流量需求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要求,则需要设置信号灯,但由于缺少专用左转弯车道的设置,要么交通控制采用直行和左转车辆同时放行,交通冲突仍然存在;要么采用主线分向放行,严重影响一级公路的通行效率。如不设置信号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交通冲突更加严重。

    (3)改为非机动车行人专用过路通道

    对于路段前后有平面交叉可供车辆绕行,且绕行距离不远;但非机动车行人绕行所需时间较长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实际工程中最常采取的措施是将其改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过路通道,并在中央分隔带设置隔离墩、柱等限制机动车的通行。

    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过路通道,在既有的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中没有规定,属于一种妥协的交叉形式。该种交通组织方式,其实是以强调人和非机动车观察、让行主线机动车为前提,为了避免非机动车速度较快不在中央分隔带处驻足观察,采用“Z字过街”的设计又属于一种提升的措施,包括:

    ①压缩主线车道宽度,增加中分带空间,扩大Z字过街宽度;

    ②主线根据需要中分带和路侧配对增设单柱式人行横道警告标志;

    ③主线根据需要增设纵向减速标线、菱形预告标识。

    微信截图_20240415145021.png

    微信截图_20240415145040.png

    Z字过街设计

    然而,此种处置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和问题:

    ①该种交通组织方式在既有公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中没有规定,是否属于平面交叉口不清楚,界定不明确,公路运营管理部门采用此措施缺少依据;

    ②设计的初衷是非机动车行人应观察让行主线车辆,但难以实现,为了提醒车辆又设置配套设施,导致路权不明确;

    ③一级公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未从根本上降低。

    (4)设置过街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

    公路设计主要以服务于车辆通行为目标,所以在非机动车行人过路需求高的地方设置过街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规避主线车辆和过路非机动车行人冲突是最为理想的措施,这也是城市快速路最常采用的设计。然而实际工程中公路上极少采用,一方面造价费用偏高,另一方面非机动车也较难接受。

    结 语

    国省干线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存在给公路运营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过程中,设计和管理单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路网、路段的角度出发,结合每起事故的深入分析,针对每个路口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经多轮比选,多方征求意见,以寻求最优的提升优化方案。(作者: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狄胜德副研究员  邬洪波研究员)

  • 关键字: 交通优化 交通精细化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